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 ISC 华山特约|更严重的血脑屏障破坏可预测CSVD白质高信号进展

2025-02-07作者:壹生君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50206095156.png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应云清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占缺血性卒中的 25%,也是血管性痴呆和老年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然而,CSVD 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研究认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功能障碍可能是 CSVD 的关键发病机制之一。已有多项横断面研究利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发现 CSVD 患者存在 BBB 结构破坏,而少量纵向研究表明,基线 BBB 渗漏的严重程度可预测认知功能下降、白质微结构破坏及不良的功能结局。


为进一步明确 CSVD 患者 BBB 破坏的自然进展规律,更好地理解 BBB 功能障碍与 CSVD 进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磁共振测量的 BBB 渗漏是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我们仍需更多的纵向研究。对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另一种评估 BBB 破坏的磁共振方法——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探索 BBB 渗漏与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关系。该研究由 Richard Leigh 教授团队在 2025 年国际卒中会议(ISC)上公布最新研究结果。


0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3366129),纳入既往卒中(发病超过 3 个月)且 FLAIR 像显示 WMH 融合(Fazekas≥2)的成年患者(≥18 岁)。


02
随访方案


根据ClinicalTrials.gov网站显示,受试者接受为期6年、共11次评估: 


  • 基线

  • 第一年随访:每3个月一次

  • 第二年随访:每6个月一次

  • 第三到六年随访:每年一次


每次评估包括:MRI扫描、认知评估、病史询问及临床症状量表评估。


03
主要终点


一年随访时,与基线相比的 WMH 体积变化(校正全脑体积)


04
BBB渗漏严重程度评估:DSC-MRI


图片6.png


除DCE-MRI外,DSC-MRI是另一种评估BBB渗漏情况方法。DSC利用快速T2*-加权梯度回波EPI(Echo Planar Imaging)序列,注射顺磁性造影剂(通常为Gd剂)后,进行DSC成像,持续记录信号强度的时间变化,并通过时间信号曲线计算渗透性参数K²,反映造影剂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外的速率。研究团队此前提出一种基于到达时间矫正模型的K²计算模型1,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来评估溶栓2和取栓3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分别计算WMH区域及其外3mm正常外观白质(Penumbra)的平均K²值。


图片7.png



研究结果


该队列共纳入81例受试者,其中50例完成主要终点评估,纳入本次分析。受试者平均年龄69岁,女性占46%,基线WMH体积占全脑1.25%(SD 1.09),一年后增加至1.36%(SD 1.24),中位变化值为0.06%(IQR -0.03~0.20)。基线时,WMH区域的BBB K² 为0.20%(SD 0.15),Penumbra区域的BBB K² 为0.22%(SD 0.13)。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WMH和Penumbra K²均与WMH体积增加呈显著正相关:


  • WMH K²:β=0.95(95% CI 0.39-1.51,P=0.001)

  • Penumbra K²:β=0.81(95% CI 0.10-1.53,P=0.027)


图片8.png
图片9.png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WMH是否进展作为二分类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enumbra K²能预测WMH进展(P=0.046),其值每增加0.05%,一年后WMH体积进展的风险增加4倍,WMH K²呈现出统计学显著趋势(P=0.057),但未到达显著水平。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基线WMH体积是否能预测WMH进展,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65)。


最后研究者用ROC曲线比较Penumbra K²、WMH K²、基线WMH体积对WMH进展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Penumbra K²(AUC 0.73)>WMH K²(AUC 0.69)>WMH体积(AUC 0.66)。


图片10.png



结论和意义


该研究表明,DSC-MRI 评估的 BBB 渗漏程度,尤其是 penumbra K²,能够预测 WMH 体积的进展。这一发现为 BBB 功能障碍在 CSVD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纵向证据。未来,该队列更长期的随访结果及 BBB K² 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分析,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 BBB 破坏在 CSVD 进展中的作用的理解。


目前有多种评估BBB功能障碍的方法,DCE-MRI、DSC-MRI可检测BBB结构破坏,而新型的DP-pCASL、VEXI、WEPCAST、DCE-MRI等技术可检测BBB的水交换率,反映更广泛的生理改变。目前为止,探索这些序列的参数是否可作为BBB功能障碍生物标志物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更多的纵向研究来验证。


1. Leigh R, Jen SS, Varma DD, Hillis AE, Barker PB. Arrival time correction for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 permeability imaging in stroke patients. PLoS One. 2012; 7: e52656.

2. Leigh R, Jen SS, Hillis AE, Krakauer JW, Barker PB. Pretreatment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and post-treatment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troke. 2014; 45: 2030-2035.

3. Leigh R, Christensen S, Campbell BC et al. Pretreatment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post-endovascula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Neurology. 2016; 87: 263-269.


END


【原创文章 转载请申请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